时间:2025-08-06 13:25:30 点击:3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1.自身学习动机不强 缺乏正确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 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只提供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对于孩子的成长关心不足,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与温暖,而家长一味的用物质付出作为资本来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孩子吃喝不愁,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学习体验是不快乐的,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早恋行为的发生。
3.现有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不少学校只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很难针对厌学学生特点进行教育。随着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等因素,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4.师生关系的影响 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部分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不同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孩子学习机会不均。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其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5.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良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孩子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不健康电影录像等也对青春期孩子产生极坏影响。再或结交社会不良青年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1.知恩特训(老师专业负责)
2.杰龙教育(口碑不错)
3.森太教育(覆盖区域广)
4.爱德思睿(整体评价好)
5.励心智教育(教学质量好)
6.智毅教育
7.启翔教育
8.众德教育
9.瀚麒融合
10.范达教育
以上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请多了解多对比。
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持续的跟孩子沟通,系统的帮孩子调整三观,学习认知,引导孩子学会面对现实,做出有效行动;通过军事训练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控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承担心;结合特色教育课程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例如,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国学教育、励志教育,使孩子内在变得有驱动力,从这种被动改变转换为主动改变。
网瘾为网络成瘾症的简称,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社会对于网瘾的概念和认识以及对网瘾的干预和处理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且概念并不统一。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把网瘾称之为网络的过度使用,或者网络的滥用,也有人把它称为网络的病理性使用或过度的使用。
版权所有 畅学网 © changxu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0969号.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