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5 17:34:45 点击:10
当我们倾尽全力想帮助孩子走出伤痛和困境时,结果却收到了“让我一个人静静”的回复,或电话不接、短信不回的“冷漠”,拒绝交流;也常在闲聊中,听到有人抱怨在向对方诉说难过时,一句“那已经都是过去的事了”、“你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的安慰,让人瞬间失去倾诉的欲望。
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此,家长愿意尽一切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只要求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能出人头地、有好的前途。但最后的结果能否如人所愿呢?在佛山心博士心理咨询专家看来,家长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那么面对孩子厌学情绪应该怎么办呢?
小编发现不少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在他求学生涯的某个阶段(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出现了厌学问题。孩子表现得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经常逃课,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发脾气、头痛、肚子疼等情绪和身体反应,严重的发展到退学、甚至自杀等。
所以孩子厌学,除了有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家长在孩子教养、教育方面的偏差,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过度保护孩子
我们观察到,不少厌学孩子的背后,有着一位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已经具备相应自理能力时,还会为他穿衣服、系鞋带,收拾书包、收拾床铺、打扫房间等。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实施过度的外部控制,不允许孩子进行探索,孩子就不能够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这样就会阻碍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意志品质的形成。
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够很好地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帮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寻找和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累积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唯有如此,才能使孩子通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觉地完成其学习任务。
二、过度满足孩子
不少的家长,自己曾经历过各种艰辛,再不想让孩子过这种苦日子,因此会努力让孩子享受物资更加富足、更加没有压力的生活,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家长对孩子的百般迁就和过度满足,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个印象,即: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轻易地得到;自己的任何愿望,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都实现。
这让孩子滋长了懒惰和依赖,丧失了面对压力的勇气和斗志。这样的孩子,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他必定会选择回避,想法绕着困难走,这将阻碍孩子今后的发展。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某个阶段愿意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只有好成绩会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存在感。但当他发现即便是取得了好成绩,内心还是空荡荡时,就会产生迷茫和无意义感。
三、过于关注分数
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赚钱,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即便是难得的见面,也都是谈论学习较多,对孩子的情绪、心理需求往往无暇顾及。这会让孩子产生一个想法:家长只关心我的成绩,一旦我的成绩不好,我将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欣赏。
这时学习成为了孩子沉重的负担。在这种压力下,情绪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必然影响成绩,“越想学好,越学不好”。就容易自暴自弃,出现厌学也容易理解。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教育方式,对解决孩子厌学问题,以及如何培养一个人格健康、充分发挥功能的孩子,至关重要。
1.青少年叛逆特训学校(全方位一体化)
2.和谐心理素质教育(多年教学经验)
3.雷鹰教育(性价比高)
4.战龙教育基地(环境师资好)
5.正德教育(专业靠谱)
6.思学行知
7.春蕾教育
8.华力青少年教育
9.启思教育
10.明德教育
以上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请多了解多对比。
志高班以课堂学习为主,辅以适度的体育运动。在课堂上学习为人之星、光荣榜分享、国旗下演讲等活动,鼓励孩子们树立目标,全力达成。我们全封闭青少年素质特训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互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并积极配合学校的各种活动。
人际交往类冲突:孩子的交友问题到了青春期很多父母开始极度关注,青春期的同伴交往对于孩子成长重要。家长是怕孩子遇到不好的同伴影响了他,而孩子看中的是友谊和一些共同价值观的部分,基于这个亲子矛盾和冲突会增多。同时,孩子开始对老师有挑剔,很多家长观念是不能得罪老师,不能影响师生关系于是对孩子说教打压。
版权所有 畅学网 © changxu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0969号.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